本文章编译自以下视频。
source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DNxfD25CIA
你有没有想过,从一张小小的 35 毫米底片上,竟然可以制作出一幅尺寸高达 45 英寸 × 30 英寸(约 114cm × 76cm)的巨幅打印,而且依然锐利、细节丰富?在本次拍摄中,我们将一步步跟随作者的实战过程,看他如何使用传统底片和经典胶片相机实现这一目标。
使用器材与胶片选择
作者这次使用了:
- 相机:Nikon FE
- 镜头:多支定焦镜头,包括:
- 200mm Nikkor
- 135mm f/3.5 Nikkor AI(仅四片结构)
- 28mm 广角镜
- 胶片:
- 主力:Adox CMS20 II —— 一种非常高分辨率、极锐利、几乎无颗粒的黑白胶片,适合大幅放大
- 对照胶片:Ilford Pan F50 —— 在拍摄 CMS20 的同时也使用
旁白中提到,也可以考虑 Delta 100、Acros 或 Pan-F 等胶片,但这次主要使用了 CMS20 和 Pan F50。
💬 我的观点:作者这次使用的是 1970–80 年代的老 Nikkor 镜头,但我个人认为,如果使用现代高素质的定焦镜头(如 APO 级镜头或最新的 Zeiss、Sigma Art 等系列),在解析力和对比表现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这意味着 35mm 底片的画质潜力还有可能被进一步释放,甚至更接近中画幅水平。
拍摄准备与现场选择
作者强调,为了拍好这组照片,拍摄条件和光线非常重要。由于 CMS20 在高对比环境中表现不稳定,因此特意避开晴天,选择在一个阴天进行拍摄。
拍摄地点:
- Birkenhead —— 位于利物浦对岸,可远眺默西河与利物浦城市线
- Hamilton Square Station 附近 —— 拍摄一座砖结构的老建筑,并聚焦在电气列车的标志上
使用三脚架架设相机,并尝试多个焦段拍摄,包括 28mm 广角和 200mm 长焦,但最终选定的作品是使用 135mm f/3.5 镜头 拍摄的建筑物画面。
胶片对比分析:CMS20 II vs. Pan F50
在展示部分作品时,作者将两种胶片的结果放在一起直接对比:
使用 200mm 镜头拍摄的城市远景:
- Pan F50:颗粒更明显,图像较“糊”
- CMS20:图像锐利、细节突出,但存在一处化学染斑(作者后续会解释)
使用 28mm 广角拍摄船只:
- Pan F50:桅杆电缆模糊一片
- CMS20:电缆、桅杆清晰可辨,细节优异
使用 135mm 镜头拍摄建筑细节:
- Pan F50:建筑标志模糊,脚手架网格难以分辨
- CMS20:字母 “BSR” 清晰可见,砖缝、金属钩子等细节一览无余
作者多次放大至 100% 甚至更深,CMS20 几乎“无颗粒、仍保持锐利”。
数字化与输出尺寸
将选定的 CMS20 底片数码化之后,作者进入后期处理流程:
- 原始扫描尺寸:9785 × 6523 像素
- 目标打印尺寸:45 英寸 × 30 英寸(约 114cm × 76cm)
- 分辨率要求:300 DPI 打印
- 处理方式:
“我在 Photoshop 中用标准的放大功能把图像扩大到长边 13,500 像素。”
为了节约成本,作者选择使用在线服务 PhotoBox 进行冲印,而非专业打印工作室。
打印成品效果
作者收到打印成品后进行了细节检查:
- 成品表现“非常惊人”
- 即便是 45 英寸的巨幅图像,细节仍然保持极高锐度
- 砖缝、建筑表面、窗户边缘、甚至脚手架上的网格结构都清晰可见
作者表示:“如果用中画幅底片能得到这样的图像我也会非常满意,而我现在用的是 35 毫米。”
暗房实验:模拟大幅打印
作者还尝试在暗房中用放大机制作局部放大图像:
- 将放大机机头转向 90 度,投影到纸板上
- 虽然纸张尺寸有限,但可模拟整个 55 英寸输出的局部画面
- 相较于数码输出,暗房照片略缺少锐度,但依然细节丰富
关于 CMS20 II 的注意事项
作者指出,这款胶片虽然解析度极高,但有几个实际使用的局限性:
问题 | 描述 |
---|---|
仅支持黑白 | 无彩色版本可用 |
感光度极低 | 通常以 EI 16 拍摄,但更推荐 +1 曝光(即 EI 12 或 6),一定需要三脚架 |
高对比场景表现差 | 晴天、高反差条件下会出现“洗白”或“死黑” |
曝光宽容度窄 | 曝光误差极小,必须精确测光 |
无中画幅版本 | Adox 的 120 胶卷装片机目前损坏,无法供应 120 规格 |
扫描难度高 | 即使用 Panasonic G9 + 微距镜头拍摄底片,作者仍觉得未能完全捕捉 CMS20 的全部细节,推测需要更高阶扫描仪如 drum scan 或 Hasselblad FlexTight 才能发挥全部潜力 |
对镜头要求高 | 即便是 70~80 年代的老 Nikkor 镜头,在这胶片面前也会暴露成像弱点 |
💬 我的观点补充:CMS20 的超高解析力对镜头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。在我看来,使用当代顶级镜头——尤其是为高像素数码相机设计的现代光学——将更容易发挥出这类胶片的真正极限,不仅可以进一步压缩像差、增强边缘锐度,也可能显著提升建筑和文字细节的还原能力。
总结
在本次实战中,作者证明了:
一张普通的 35mm 底片,在合适的胶片选择、精确曝光、良好光线和高品质扫描处理的加持下,完全有能力输出超大尺寸且细节丰富的打印作品。
尽管 CMS20 II 操作上并不简单(曝光精准度要求高、感光度极低、仅限黑白),但其表现出的解析度与图像锐度,让人不禁想象如果未来推出中画幅版本,将会达到怎样的画质高度。
📌 本文内容严格依照原始字幕撰写,所有观点明确区分为“作者实录”与“我的个人观察”,以保真实性与专业性。
コメントを残す